尊敬的会员   
网站首页 >> 基金知识 >> 文章内容

如何查看自己购买的基金?

[日期:2020-12-08]   来源:  作者:   阅读: 0[字体: ]

各基金公司发售的基金太多,比股票数多2000只。各种基金从媒体推荐的基金也太多了,这个也好,感觉也好,投资者左右买一个,不小心买多了。基金追踪太多会很累。听说人买了基金买了四十五个。这么多基金,每天看一次就够了。这样的组合怎么维持?基金太多实际上收益不会更高。买的基金这个战略也很好。那个评价也很低,买的是好基金,但实际上不是强+强=强。相反,为什么只平均收益?1.太多的战略容易相互抵消。例如,买质量战略,买成长战略,质量股熊市下跌,成长股熊市下跌多,两者抵消。买的策略越多,没好的主攻策略,抵消效果就越严重。2.购买的基金大多不等于风险分散。些人认为我买了20只基金,风险一定很分散吧如果你买的基金都集中在a股上,你们持的基金相关性高,风险不会减少一分钱。只配置在相关性较低的不同市场或不同类型资产的基金才能降低风险。

3、购买的指数增加的话,这些指数会构成宽基指数。例如,购买300的价值,购买300的成长和300的低波,这三个指数构成的大致是上海深度300指数,当然只能购买与上海深度300大致相同的收益的行业指数,这些行业也构成了宽基指数的上海深度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

我们应该明确基金是工具不是商品,不能仔细购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基金。并且,必须不断选择优中优、优胜劣汰,保持一定的数量。

当然,具体情况也要具体分析。如果你拥的是积极管理型基金,这种类型的基金、战略和持仓不透明,基金经理不稳定,可以适当拥一些,分散风险。自主基金由经理管理,跟踪也更简单,多买几个问题不大。如果你买的是指数型基金很多的话,一定要控制数量。

你怎么知道自己买的基金太多了?

方法1:看看自己能否跟踪,如果觉得自己手头的基金跟踪维护很辛苦的话,建议减少。一般来说,我建议不要超过10个基金。否则,跟踪会很困难。当然,这个数字也不太死板,以自己的能量为基准,能量充足,研究效率高的话,买的东西多也能跟踪也没问题。人说我跟踪十个基金没问题。每天看看我的账户赚了多少钱[笑哭]。我们追踪所持的基金要看很多东西。比如大盘风格、指数趋势、宏观经济等,比如基金规模、定期报告、追踪基准状况、基金经理等。这些都需要很多时间。此外,我们不仅要跟踪我们拥的基金,还要跟踪我们关注的基金和新基金,以确保我们的基金表现不佳,或者当我们发现更好的基金时,我们可以及时更换。候补基金至少要关注指数趋势、年度报告等。方法2:简单粗暴地看自己的基金所涉及的股票总数,总数超过1000的话,建议减少。

例如,上海深度300+创业板(100)+中证500+中证红利(100)+恒生指数(50)+中央电视台50+深度基本面120+医药100+新能源车(50)

如何避免自己买太多基金

1、购买前多研究,多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熟悉购买基金的目标指数、战略、优缺点、汇率等情况。此时,不要匆忙购买。比较同类型的选择,比较自己制作的组合各基金的差异和特征,决定组合比例和购买计划后,开始购买。否则,购买后,左看右看,感觉更好,买得更多。

2、不要买太多不同的战略、行业和板块基金。如果你买了很多不同战略or行业or板块or风格的基金,他们之间的优势会相互抵消,之后出现的趋势实际上和宽基指数一样。即使是Smartbeta战略型(基本面、红利、低波等)基金,只要选择2~3个自己认可或符合现在的市场风格即可。主动基金也明显的风格(价值、增长、蓝筹、小盘、低浪),或者明显的行业主题(医药、新能源、互联网),同样要注意不要买太多。

3、同一战略的基金,如果你的组合中四五个都是价值战略的基金,长期来看可以赢得指数,但这些基金的关联性很强,组合极端,错过其他行情的风险。

4、不要在同一板块或同一风格下选择太多基金。上海深度300是基金公司竞争激烈的版本,70多个基金跟踪,其中很多基金和战略基金。分红策略也是推广的策略,中证分红、标普分红、分红低波、沪港深高分红、港股通高分红、分红潜力等多只指数基金。但是,无论你喜欢上海深度300还是红利战略,只1~2个基金,买的太多,追踪会很累,最好把这个时间用于事前的比较筛选。

(文章来源:网络整合)

温暖提示:如何查看自己购买的基金?内容从网络和网民那里整理,仅供参考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如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你。投资风险,进入市场要慎重。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